新闻动态

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外教师教学分享会——聚焦AI赋能教育创新 共探国际化教学新路径

作者:发布日期:2025-07-08

7月4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第二届中外教师交流与教学分享会在东校区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围绕“AI赋能的教学实践与创新”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高校的专家学者。热那亚大学教授Niccoló Casiddu、Maria Elisabetta Ruggiero、教师Francesco Burlando、美国底特律大学助理教授Camara Ablaye,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教授Kay Brocato、讲师Nino Jakhaia 、北京化工大学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化学组协调员、高级教师Gauthier Roisine等外方专家应邀出席。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书记李齐方、副院长(主持工作)鄢红,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副院长Ronan Feneux、国际教育学院教学教务部主任张红、工业设计教研室主任赵昕等30余位代表共同参会。会议由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工作部主任张帅主持。

会议伊始,李齐方发表致辞。他指出,近年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中外教师交流渠道,激发教学创新活力,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

会议期间,八位中外教师代表分享了AI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Maria Elisabetta Ruggiero展示了AI在船舶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成果,包括利用面部表情分析技术优化设计方案;Kay Brocato从人文视角出发,探讨了AI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作用;赵昕分享了带领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运用AI进行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胡颖紫介绍了“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创新实践;Francesco Burlando呈现了“AI与文学城市建模”项目;Gauthier Roisine针对理工科教学,分享了防范AI滥用的有效策略,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手写作业等质量控制方法。

语言教学方面,刘凤鸣解析了AI语言平台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Nino Jakhaia则探讨了写作教学中AI使用的边界。

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AI对教育模式的深远影响”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建立科学的使用规范,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实现从“依赖工具”到“驾驭工具”的转变。

本次会议为中外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不仅展现了全球化视野下教育创新的最新成果,更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国际化办学的学术氛围。会议对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国际交流,共同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