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学院党总支具体安排,国际教育学院团委于近期组织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系列活动。
学起来,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的突出作用,在主题活动中坚持“党建带团建”。10月4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新校区党支部书记康瑞鑫组织党员学习学校的相关要求,院团委、院学生会负责人列席会议;同日,学院团委发布相关通知,要求全体团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到全面贯彻落实;8日晚,于昌平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党支部全体成员、18-20级班团骨干开展系统理论学习,党支部李雨蒴、刘宇涵同志主讲,会上还就各支部具体学习办法进行讨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永生作总结发言。会后,全体成员签署“节约粮食”承诺书。
讲起来,发挥好共青团凝聚青年的重要作用,在主题活动中联系青年、服务青年。10月11日晚,学院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于昌平校区主教B-501开展主题学习,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朱维熠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题作主题演讲,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吕文涛、谢雨蒙作总结分享;9日-13日,在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17-20级各团支部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各支部委员轮流发言,同学们纷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国设2001团支部何逸凡分享他去烛光超市购物时主动不使用新购物袋的习惯、国机2001团支部丁一鸣则分享他去紫竹餐厅用餐时水饺按“个”点的经历。
做起来,发挥好学生新媒体在网络思政中的有效作用,在主题活动中采用“线上”、“线上+线下”双模式。10月6日,院团委宣传部、院学生会学生权益部在公众号“国教空间”发布“世界粮食日”相关文章,引导学院学生重温勤俭意识,发扬节约美德;30日,院学生会学生权益部在新生范围内做“光盘行动”相关问卷调研,共回收87份有效问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通过饼状图等形式展现调研成果,引发学生思考;同时,10月间,在学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活动氛围的营造下,学院学生主动在朋友圈中“打卡”,亮明团员身份,将“光盘”进行到底。
院周期间,由院团委组织,院学生会学术科技部与机电学院学生会学术科技部联合举办“Make Garbage Great Again”变废为宝创意设计大赛,两院微信平台同步宣传,国设2001孙杨洋制作的电子海报于昌平校区主教楼、实验楼、樱花苑、后勤楼、紫竹餐厅、图书馆、体育馆等地的电视循环播放展示,参赛作品于主教A座二层休息区展出,两天时间吸引上百名学生前来观看。
辩起来,发挥好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论是非、究真理。11月6日,学院“青槐杯”新生辩论赛收官表演赛于昌平校区主教B-505教室举办,以“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收取浪费税”为题,院辩论队邀请工程师辩论队共同论辩,邀请国际、化学、生命学院高年级主力辩手担任评委,邀请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永生出席并点评比赛。国际学院辩论队从“可行性”、“解决力”和“必要性”三个方面来论证当今中国不应该收取浪费税,主张培养公民良好的消费习惯与培育公民深入人心的节俭意识。在激烈的辩论中,双方辩手、在场听众加深了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主题的认识,真正做到“进了脑”、“入了魂”。
悟起来,发挥好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在主题活动中落实“三全育人”。在主题活动期间,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各年级辅导员精心布置,学生党员、**团干部认真筹备,全体学生积极响应。学院立足学生主体,采用多种新鲜形式,加强德育主动性,确保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学生班级全覆盖,确保全体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全覆盖。系列活动后,学院青年纷纷回味,感悟颇多:
国机1702团支部生活委员刘陆昊感叹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优良作风之一,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周’活动效果显著,影响深远,即便活动结束,我们现在用餐时每次都依然会做到‘光盘’。”校广播台负责人蒋蓉说:“在参加各级学生组织举办的相关活动后,我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也明白了勤俭节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现在我在就餐、用水时变得更加的注意了。”院团委宣传部学生**部长张抒雨说:“‘成由节俭败由奢’,在参加学校学院开展的活动后,我们切实领会到‘俭以养德’的重要内涵,我们今后会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杜绝浪费。”院辩论队辩手石卓妍说:“在备战辩论赛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世界上的浪费问题非常严重,根本原因还是观念跟不上,只有真正将厉行节约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真正解决浪费的问题。”国生2001团支部团员张华宁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食堂里的‘光盘行动’,餐厅内设置多处学生监督志愿者岗位,在用餐之际提醒同学们按需取餐,避免浪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也随之开始在校园内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