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2016年国际青年创新论坛”于11月16-17日在东校区成功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未来科技,绿色化学,创新创业”,组织三场分论坛展开。论坛上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校内外青年优秀学者和留学生博士代表。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生在征程途中的坚持、求实、创新和自我超越的科学态度,通过论坛交流的平台,促进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
11月16日上午8:30,未来科技分论坛在东校区多功能厅召开。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刘广青进行致辞。刘院长强调,青年创新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通过创新论坛的举办,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科学中积极探索,在科研路上勇于拼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豫博士以“An Introduction to Medical Robot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System”为题,对当前医疗机器人展开了详细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向前以“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为题,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发展,骨科机器人帮助解决骨科手术中不够精确、患者创伤面积大等难题。随后,北京化工大学肖清博士、北京理工大学Atmane Khellal博士也带来各自领域的前沿报告。论坛最后设立学生答辩展示环节,邀请杨华光博士担任评委,围绕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对国际教育学院4组本科生团队的科技实践成果进行评审。
11月16号下午15:30,创新创业分论坛在东校区学术报告厅召开。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邵巍博士带来题目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野下理性留学漫谈的报告,报告分别从从安全留学,健康留学,实力留学和效益留学这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报告人工作期间的生动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同学们如何理性留学。在互动环节上,同学们与邵巍博士就美国大选、留学消费、就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整个活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同学们收获颇丰。
11月17日上午8:30,绿色化学论坛在多功能厅召开。清华大学副教授陶磊围绕其课题组在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和医学应用的内容进行报告。水凝胶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性质,将在药物运输等领域拥有良好前景。随后,北京化工大学王萌博士、巴基斯坦博士SHAFQAT ALI、KAMRAN TAHIR分别带来了为生物柴油、微球体和纳米纤维、纳米颗粒的绿色合成的报告。随后进行两场学生答辩环节,分别围绕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和创新创业进行展示,邀请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弥志伟和宋燕亮博士担任评委。至此,国际青年创新论坛圆满结束。最后,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刘振娟老师进行总结发言,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培养低年级本科生学术思维提供了较好的平台,结合院周知专业、学专业、爱专业的精神,不仅为我院学生提供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而且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埋下了种子。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对机器人、绿色科学及创新创业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激励着他们更努力的去探索科学和坚定勇敢面对挑战的决心。
时代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从某种意义来说,青年就是创新精神的代名词,他们承载一种希望,一种力量!